启功书法的蜕变:早期题跋与“启功体”的形成

启功书法的蜕变:早期题跋与“启功体”的形成

在书法的世界里,启功先生无疑是一个璀璨的名字。他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,还是1984年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席。担任这一重要职务后,启功坦言,自己在书法创作上面临了新的挑战。在他看来,之前的专注练字让他的字迹更加出色,但随着求字者的增多,他的创作压力也随之加大,甚至自嘲写出的字成了‘伪劣品’。

启功的幽默感在书法界也是众所周知的。他曾开玩笑地说,那些模仿他的人写得比他好,这不仅展现了他的谦逊,也反映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。尽管在担任主席后,他的书法风格受到了一定影响,但这并未阻止他在艺术创作上不断探索和创新。

启功对书法的热爱与坚持体现在他与绘画的结合上。他的竹画作品尤为出色,曾有人请求他在画上题字,启功却幽默地回应:“我这字啊不行,他不要!”这份自谦让人倍感亲切,然而这也激励着他不断努力,最终他在许多名作上留下了自己的题跋。

启功的题跋不仅是书法的展现,更是他对生活、艺术的深刻理解。接下来,让我们一同欣赏启功在担任书协主席之前的书法作品,这些字迹生涩却充满生动的探索精神,令人赏心悦目。

启功题跋经典10例:

启功罕见小字题跋,书卷气浓郁,学识之深一目了然。

启功题跋《武进孙氏元晏斋》,早年学习隋唐抄经的痕迹显著,字迹舒展。

启功题跋《明拓张迁碑》,浓淡相宜,字字遒劲,充满生动感。

启功题跋《宋拓索靖月仪帖》,用笔讲究,体现了他早期的学习轨迹。

启功题跋水前拓本瘗鹤铭,两种合册,小字用笔凝重,力透纸背。

启功题跋《魏皇甫度石崛碑》,这是他80年代的字迹,个人风格日益成熟。

启功题跋安刻深慰帖,纸张吸墨,笔触声似乎能听见。

启功题跋《董香光手札》,唐楷的痕迹重,转折与钩处交代得明朗。

启功题跋《国朝名人手迹第三集》,二王的用笔,隽永潇洒。

启功题跋《李猛厂先生遗墨》,细品字迹,北碑味道在其中。

通过这些经典的题跋,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启功在书法艺术上的追求与成就。无论是他的幽默自嘲,还是他对书法的执着,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热爱艺术的人。启功的故事与作品将继续激励着后人,传承这份文化瑰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数据